電導率是溶液導電的能力。儀表測電導的原理很簡單
,
在樣品溶液內放入兩個盤片
(
電導片),在兩個盤片上加一個電壓就能測出電流。一般來說,電壓是正弦波形式的。電導率是由歐姆公式根據電壓和電流值確定的
:
由于溶液內離子的電荷有助于導電,因此溶液的電導率和其離子濃度成正比。
注:
有些溶液的電導率可能同濃度沒有直接關聯;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可改變電導率和濃度之間的線性關系,在一些如硫酸之類的高濃度溶液內尤其如此。
電導測量的基本單位是
S I EMENS
(
S
)。由于電導片的幾何形狀會影響到電導值,所以標準化的測量是用特定的電導單位
(S/cm
)來補償電極尺寸的不同。對多數溶液來說,這一測量單位太大,因此一般用μ
S
或
mS
。對應于具體電阻系數(
R
=
1/C
)的單位是
ohm-cm
,
Khm-cm
和
Mohm-cm
。一般情況下,超純水用戶傾向于使用
Mohm-cm
或
Khm-cm
,因為這**別的單位可以將測量尺度拉伸到他們感興趣的測量范圍內。在這些測量場合下,電導率和雜質幾乎成直接的關系,低濃度下尤其如此,因此電導讀數上升表明溶液內雜質也在上升。電導率測量的弱點是因為不是特定離子濃度的測量,無法將各種不同的離子區分開,而讀數是和被測溶液內所有離子的總和成正比的。
多數的電導電極只有
2
個盤片,通常由鉑金或碳(石墨)做成。
4
盤片(牛眼式)設計可使測純水時精度更高。
用途
由于電導率在多數情況下和溶液內離子的濃度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電導很容易確定溶液內總的溶解固體的濃度及溶液的鹽度。常見的應用場合為:
鍋爐排污
脫鹽作用
逆滲透
鹽度測量
水
/
廢水處理
電導片
每一支電導電極的電導片都有具體的電導常量(
K
),用來確定電導率(
C
)。
C
=電導率讀數×電導常量(
K
)
電導常量(
K
)是電極間距除以電極面積后的數值,因此,一立方厘米液體的電導常量為:
溫度補償
所有的電導測量都受溫度影響,影響的程度各溶液不盡相同,可以通過電極內的熱敏電阻和溫補儀表進行補償。
電導儀表的校正和電導池的保養
電導儀表和電導池應在標準電導溶液內校正。選擇標準溶液很重要,必須選擇和待測溶液電導率類似的標準液,為了確保正確操作,*好再選另一標準液來準確標定。
一些常見溶液的電導率如下:
已極化或弄臟的電極必須進行清洗恢復其電導池的活性表面,加溫的洗滌劑水可有效清洗,丙酮可輕易**多數的有機物,次氯酸溶液可**藻類、**或霉菌。為防止電導池受損,不可用磨損性或尖銳物體清洗電極,棉花球也可用于清洗。